阅读:0
听报道
1
今年7月,理想国把我在2015年出版的《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的再版宣传计划提上议事日程,负责市场营销的小飞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巡回读者见面会清单,加起来有15个城市。
过去出书,出版社也会安排地面活动,但做几次活动后我就开始烦,我坐在一些人面前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很怀念2003年出版《不是我点的火》那个年代,作者不会为了多卖几本书到处宣传。这本书3月20日上架销售,那时也不时兴地面宣传,也不用找什么媒体发表书评,书出来后扔到书店,听天由命。而且正好赶上非典,你就是想做宣传都没门儿。我记得当时有个人写了一篇书评,结果成就了他和一个姑娘的姻缘……
非典过后,一个在北京新华书店发行所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个文件,他统计了这本书在出版后半年每个月的销售量,4月份卖掉了8本,5月份卖掉了十几本。出版社印了15000本,我估计这次让出版社砸手里了。还好,后来都卖完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作者出本书,你不宣传没人买,你不打折没人买,你不签名没人买……买了也未必看,就是为了发个朋友圈。
所以我非常感激这次在深圳读者见面会上的一个读者,他说书中有个错误,说明他确实看了,这年头买本书还能往下看的人不多了。
我不是畅销书作者,书卖几本对我来说无所谓。因为我的读者就那么点,我不喜欢为了多卖一本书多争取一个买书的人。
我之所以答应出版社制定的艰苦的宣传计划,是因为自从我离开《三联生活周刊》后,生活变得有些封闭,平时出差基本上就是工厂,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人们在想什么,我只能想象,这种想象是不靠谱的,我想知道现在人们都在想什么,也许对我以后写作有帮助。至于书能卖掉多少,我根本不关心,现在有多少人会去看重量有一公斤的书啊。
当然,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美食,可以借机吃点,这是我出发的原动力。这种美事不能老让陈晓卿一个人享受是吧。
2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旅程终点》,讲的是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出了小说《无尽玩笑》后,巡回签售,《滚石》杂志记者跟着他,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报道,电影讲的是两个人在路上发生的事儿。这个小成本电影很感人,触及的话题是我感兴趣的:写作、人生、友情。
这个故事能拍成电影,至少说明在今天的美国,人们对文学还是感兴趣的。
我相信,在中国,还有一部分人对文学感兴趣,所以有作者出本书,他们还是愿意参与进来,毕竟大部分人迫于生活压力,对精神世界已经无力感兴趣了,平时只能关注工作、挣钱、买房子,都把自己搞成社会最底层,像个动物。
这次漫长的巡回,在每一个城市,只要有人来,我都非常感激,至少,在这座城市,还有人对一个作者有兴趣,不管是出于对下蛋的鸡长什么模样的好奇,还是对一本书的兴趣,至少,腾出了一点时间花在我身上,听我胡说八道,必须感谢这些人。
在深圳,我一天做了两场活动,下午书友会,晚上T恤讲座,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偏远的蛇口,有人下午参加完书友会,立刻转场去蛇口,还有人坐了三十多站地铁,斜穿整个深圳赶来……这一路总是有各种感动。
3
我记得在郑州做活动时,一个读者说:“你这次活动是我两年来参加书友会最让人沮丧的一次。”她说的没错,我无法像个骗子一样不动声色或声情并茂地给来的人打鸡血,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现实本来就够让人沮丧了,你如果需要一些花言巧语来麻痹自己,那我肯定不合适。
每个地方的活动,话题都是文化,似乎只有这样才切题。但我并不太喜欢谈论这种大而无当的话题,说起来会显得沉重,倒是适合私下里几个人聊天争论。所以我挺佩服在某地做活动时的那个主持人,他能把我说的话立刻转化成鸡汤,仿佛我在跟于丹老师对话。
我不擅长说鸡汤话,当年上大学,比较流行鸡汤,鸡汤书的味道非常浓,不像现在,鸡汤书都是在一锅水里兑了一把鸡精。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没有信仰,只能靠一些鸡汤话来支撑自己。
在很多地方的书友会,都会有读者提出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这让我很头疼,我不知道怎么解答别人的人生问题,那都是情感专栏作家赚稿费干的事。你的人生问题怎么可以轻易让别人解答?
我也经常遇到一些指导我人生的好心人,烦死了,你的破人生还没整明白,还好意思指导别人的人生。就算你整明白了,那也是你的,你见过谁的人生成功地复制到别人的身上了?
如果我配合一下,能解答得比那些人生专家、情感专家还漂亮,但骗人的鬼话我一想心里都会发虚。记住一个定律吧——当你看到一个人解读人生问题时,他差不多是个人生失败者(久病成医)。
我看过很多外国名人传记,他们都很成功,描述他的人生轨迹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他们从来不告诉读者你该怎么活着。
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解答别人的人生问题,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告诉别人怎么活着。只是我们都是在标准答案式教育体系下活过来的,习惯了干什么都想要一个正确答案。人生的答案都是在死后给出来的,活着的时候就别指望了。
4
这次巡回,每个地方的主持人差不多都会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有关选秀节目《乐队的夏天》。每次我也只能说:“没看过,不好说。”在《三联》做记者时,每年的“规定动作”采访基本是选秀和春晚,两样东西早把我恶心死了。离开《三联》后,我最大的欣慰是——再也不用关注这些玩意了。
当主持人问我这方面的问题时,我觉得特别尴尬。有啥可说的呢?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体验,为什么不去找找呢。
我很庆幸能与这个时代“脱节”,很多不该进入到我脑子里的东西都拒之门外,会觉得很轻松。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再版序言的标题是:《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这句话出自黄舒骏的《改变1995》,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没有什么不能翻篇,只是下一篇是不是比上一篇精彩,如果越翻越烂,那上演的是一出悲剧。
当然,更多人身处其中,意识不到这种变化,多数人只是简单的文化娱乐消费者,不是思考者。今天你告诉公众美女就是长成赵本山、王宝强那样的,他们也能接受。但你要说服见过巩俐、章子怡的人就会很难。现实是很残酷的,赵本山终究会打败巩俐,成为美女新标准,成为现在和将来大众文化的度量。不信咱走着瞧。
接下来是广告时间。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