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音乐人的传记,一本是苏珊·博伊尔的《天生达人》(The Woman I Was Born to Be),一本是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天堂十字路口》(The Autobiography)。两个人都是英国人,都是大明星,不同的是,一个是草根,一个是从草根变成巨星的人。两本书同时看很有意思,都是明星,却能看出更多不同。
很难说,明天你是否还会记得来自苏格兰农村的苏珊大妈;也很难说,作为一个摇滚歌迷,你是否喜欢过埃里克·克莱普顿。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看上去成为明星的样子,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苏珊大妈得益于电视节目,让她一夜走红。克莱普顿是在不断探索自己过程中逐步稳固自己的摇滚明星的地位。而且,他们都很让想成为明星但最终人生过得籍籍无名的人嫉妒百倍。
我一直对个人传记持有怀疑态度,因为自己写自己,总会不客观地美化自己,甚至掩饰自己,把一个经过PS的人生端上来。但是别人写的传记也未必就能客观,总之凡是叫做传记的文字都不能全信。看传记多数时候是在看自己的判断。
我没想到苏珊大妈会这么早出传记,在此之前曾经有两个人写过她的传记《苏珊大妈美梦成真》(Susan Boyle: Dreams Can come True)和《苏珊大妈的星光大道》(Susan Boyle: Living the Dream)。我看过《苏珊大妈美梦成真》,多少带着一些偏见。所以我对苏珊大妈自己写自己还是挺好奇的。
其实她的故事全世界都知道了,关键是怎么写。从《天生达人》里我看到了苏珊大妈的另一面,她很幽默风趣,喜欢自嘲,所以我还能感觉她是个清醒和心态平和的人。虽然一步登天让她有些不适应,但她还是能慢慢调整自己,从那些本不该属于她的世界中恢复回来,这很难得了。所以说,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文字,阅读起来,感觉不到生命那么波澜壮阔,也没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我看的时候总能笑出来,她的单口相声水平很高。但它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可以让那些想成名或者已经成名的人,当你为名所累,《天生达人》会给你很多启发。
我看过不少明星的传记,工作需要也接触过不少明星,感觉明星真的没什么,甚至有时候他们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群体之一,在中国如果给社会上最可怜的群体排名的话,第一类是上访无门的人,第二类就是明星。这两样你都可以尝试一下,然后回来告诉我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关于克莱普顿的传记过去出的也不多,但我非常想看帕蒂·博伊德(Pattie Boyd)写的她和乔治·哈里森和克莱普顿之间三角恋的传记《美妙夜:乔治·哈里森,埃里克·克莱普顿和我》(Wonderful Tonight: George Harrison, Eric Clapton, and Me)。出版社非要出一本中国人都不太熟悉的摇滚歌星传记,这能好卖吗?要先弄点八卦,吸引一些八婆们,普及一下常识,然后再出克莱普顿的传记才是正道。
正如克莱普顿的音乐,朴实无华,充满了泥瓦匠的气质。他的传记文字也是平实近人,好像一个口才不太好的人,在讲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因为那故事太吸引人了,你还是有兴趣能听下去。
《天堂十字路口》显然是中译本取的名字,估计是来自《泪洒天堂》和《十字路口》这两首克莱普顿的歌曲。但不管书名叫什么,这本书看起来是沉甸甸的,因为这个老摇滚给我们介绍了太多的历史背景,他几乎是把他经历过的一切全都写出来了。而且毫不隐瞒,甚至涉及到当初与他交往过现在还健在的人,他也不回避。这一点我很少在一些名人传记里面看到。我猜一方面可能是克莱普顿的性格,他没什么顾忌,现在功成名就,没什么患得患失的了,所以想唱就唱,想说就说;另一方面有些内容已经是众所皆知的秘密,只是他叙述了一个自己的版本而已;还有就是,这个泥瓦匠出身的摇滚天才多少有点小心眼儿,所以爱恨在他身上很明显。这样一来,这本书的八卦内容可就多如牛毛了。当然,如果你不了解摇滚乐的历史背景,这些八卦对你也不构成刺激。别我一说有八卦你就好奇,买完了看不下去别赖我。
几年前,我在上海看克莱普顿的演出,很多人看完《泪洒天堂》《美妙夜》之后就退场了。我觉得很奇怪,其他歌就不好听吗?后来我明白,观众是把他当成一个流行歌手来对待的。叶公好龙不过如此。所以每当我听说有哪个中国歌手说自己R&B的时候我都想笑出来,R你妈逼啊!克莱普顿当年在英国都不那么受欢迎,但是他一生一直沉浸在黑人根源音乐中,并且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他在书里把自己全部呈现了出来,一方面自己是个浪荡公子,不小心就堕落了;另一方面他对音乐有着十足的热情,每当他堕落,都是布鲁斯拯救了他。他的人生,确实总是走在十字路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