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为了能博得姑娘欢心,为了能在伙伴中受重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从大烟囱上面跳下来,幸好没死。
如果简单来分析马小军的人格,大概无外乎人在成长过程中害怕孤独或者为了得到某种认可,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博得别人的佩服和接受。老天津人有个习惯,这是我看电视剧《马三立》时看到的,马先生在地摊说相声,总让人欺负,后来他掏出一把刀,朝自己大腿上狠狠扎了一下,后来再没人欺负他了。这是用自残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敬畏。后来我问天津朋友,他们说天津人确实有这个传统。你想啊,谁愿意跟一个敢朝自己下手的人叫板啊。
说的通俗一点,这叫认同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人这种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群居结果。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有了国家的原因。于是,相对就有了孤独一说。
总体来说,人是害怕孤独的,于是人就不断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解决孤独问题。
采访廖一梅,廖老师说:“自从发明了电视,全世界的人晚上的生活就变得一样了。”想想也挺可怕的。但是人们几乎不愿意拒绝缓解孤独的东西。
在电视时代,我家买电视的时间比较晚。平时课间同学聊天,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跟昨晚的电视节目有关系的。家里有电视的同学聊得很热闹,我在一旁只有听的份儿。开始觉得融不到这个电视群体中,有点孤独。后来一想,也好,当个旁观者。但心里很渴望家里赶紧买电视。可是家里有了电视之后,我却没了兴趣参与电视节目的讨论了。从上高中开始,我发现我总是喜欢把自己排除在群体之外。
但是规则、习惯、趋势、潮流……等等等等都是由多数人决定的。你不接受这些就意味着你会遇到很多麻烦。我记得《等待药头》这本书里,有个乐手说,人们之所以沾染毒品,是因为在乐队这个小群体里,你如果不吸毒,会被吸毒的人孤立。很多事情之所以成为现象,就是众人怕孤独,怕被排斥,而走到一起来的。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老虎的世界,只有老虎自己的行为规则,人的世界只有人的共同行为规则,独居与群居的区别在于,老虎有地盘意识,群居动物个体的地盘意识很差。
当你孤立于群体之外,会有人试图把你拉进来,或者被更加排斥。这两种行为我都遇到过。当然,最后往往是他们默认了我。比如喝酒,饭桌上你不喝酒,他们会让你喝,不然不够意思。这种傻逼酒文化我很讨厌,不是我不喝酒,是我不想喝酒。我不想做的事情你让我做,我肯定不舒服。其实扛上几次就可以了,以后不再有人难为你。而且,这让我容易产生免疫力。
想想从我工作以来,面对各种各样的群体试图拉着我接受某种普适行为习惯的经历,我逐一拒绝。开始我很烦,我认为是打扰我的个人选择。后来我理解了,人就是这样互相取暖的动物,只是我温度太高,用不着别人的温度而已。
现在,互联网造成的同质化正是人寻求共同愿望的结果。而我,又是被太阳系甩开的第十颗行星。现在我跟任何组合的群体吃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有新浪微博吗?我永远是这些各种群体聚会(哪怕只有两个人)中没有新浪微博的人。接着就会有人很好奇问我:为什么没有?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有?再接着一定会有人劝我注册一个,然后加关注。开始我也不理解,后来我理解了,我全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不是瞧得起我,而是我确信他们的的确确是人类。
当然,现在人们议论的话题也趋于同质化,世界被互联网趟平了,人的视线却变窄了。每次社交聚会,话题无外乎网上的那点破事。我在这时候又变成了局外人,至少我不爱去关注那些所谓的热门话题,更不愿意去跟人探讨分享。我这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傻子,一问三不知。其实人在探讨分享这些所谓的话题和观点,无非是想抖抖自己身上的羽毛——瞧,我的羽毛多美,跟野鸡似的。
我也慢慢在这些无法融进去但习惯以旁观者观察这些群体的外围设立一道屏障,时间长了,我怎么发现自己是个养鸡的呢。古语云:观鸡不语真君子。
享受孤独,这话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我现在告诫自己,别没事老要求人学会独立思考,人顶多就是肚里思考思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