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头大象放进冰箱的问题早就被人解决了,但我遇到了如何把一根山药放进冰箱的难题。我买了一根很长的山药,看起来粗壮有力,一定是喂着三聚氰胺、塑化剂长大的。当我想把这根山药放进冰箱的保鲜柜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放不进去,因为保鲜柜不够大。我不能因为一根山药去再买一台罗永浩推荐的西门子大冰箱,不用关冰箱门,让多出的一截山药支在外面啊。
看到这里,可能你们早就忍不住了,会异口同声地说:你傻呀,把山药掰断了不就放进去了吗。事实上我的确是按你们的意图做的,但我并不想这样,我认为它多少会破坏山药本身的自然性。
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这样。
其实人在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也会这样,每个人的“保鲜柜”空间都是有限的,却往往遇到超长的山药,非要装进去的话,只能掰断。然后人们按照自己的尺码去跟人争论到底把山药掰多长才合适的问题,而忽略了你干吗非要买一根山药呢,买点土豆芋头也可以的。但问题不在于买什么的问题,而在于现在菜市场上可能只有山药。
人们去评论电影的时候,都爱用一种语气,即——如果这么拍的话会好一点,或者他这么拍并没有把他最擅长的东西发挥出来,云云。正如一个人的判断是有限的,写出的评论认知程度也是有限的一样,创作者的作品自然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世界上除了一个人抓到了金线,其他人大都还在水里瞎摸呢,即使是什么大师也都存在各式各样的致命伤。那最恰当的是,在你买山药的时候,先量好保鲜柜的尺寸,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而真正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尝到山药的美味,足矣。可是太多的人去纠结保鲜柜和山药之间的长度去了,你是个理科生呀?
我的同事土摩托是个科技记者,但是我最先看到的是他写的音乐评论,先入为主让我觉得他的科技评论没有音乐评论写得好,他怎么写我都觉得不好,我觉得土摩托不擅长写他不熟悉的科技方面的东西。他的文字一旦脱离了文艺语境就不行了。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他擅长写科技报道……
以下是土摩托写的一篇科技报道:“我最喜欢的李安电影是饮食男女和色戒,都是描写民国式生活的低成本文艺片。断背山感觉很一般,卧虎藏龙更糟糕。我感觉李安只能拍他所熟悉的东西,一旦脱离了民国语境就不行了。这次他不但涉足奇幻界,甚至玩起了3D,我没有任何理由信任他。更重要的是,我不认可李安对精神世界的看法,属于三观不合。”——选自土摩托的微博
影评,我喜欢看周黎明老师写的,他的文本分析很正点。他这根山药放我的冰箱保鲜柜里刚刚好,因为他知道把合适的山药放进自己的保鲜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