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办了80年的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出最后一期纸质杂志,然后就只出电子版了。一本最多时能在全球卖掉400万份的杂志,说不出就不出了。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时代》周刊也会告别纸质杂志。这是一个趋势。

杂志消亡是一种必然趋势。当初杂志出现,是因为它比报纸的内容更丰富,可以让人安静下来阅读,它介于报纸和书之间的一种媒体,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没有人会认为这种信息载体会消失,但是现在,我们该为它倒计时了。

当年美国《生活》杂志全球销量也有400万份,后来也停刊了。我感觉现在基本上没有人爱看杂志了,尤其是中国杂志。

现在做杂志的套路大概都是这样:忽悠一个有钱的主投资,然后抱紧一些品牌的大腿,用广告撑着。因为中国人压根就不爱看杂志,所以杂志销量还不如一个小区的人口多,哪个傻逼客户还愿意投放广告啊,最后时辰到了就宣布倒闭。小强老师没事喜欢收集停刊号,多有眼光啊。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人办的杂志,差不多都没法看,你想想,内容都是客户或者关系户的软文,你凭什么要花钱买这堆废纸。一本杂志在诞生的时候信誓旦旦,做着做着就你妈成了转圈被操的对象了——据说这叫土耳其烤肉。内容越做越烂,最后做死拉倒。

还有就是,就目前而言,从事编辑策划采写的队伍素质越来越差,写出来的东西如果读者都觉得很傻,谁还会去看呢。

我有时候会约一些朋友去酒吧咖啡馆谈事情,这类场所一般都有书架或者报刊架,上面的杂志无外乎跟财富、时尚或高档消费品有关。我能去得起的地方,大概都是些消费不起这些玩意的人,谁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呢?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好像都不看带字的东西吧,现在有手机的人好像也不看杂志了吧。

所以,在中国,做杂志会死的。至少我已经快十年没有正经去看一本杂志了。我自己是做杂志的,知道杂志的内容是怎么出来的。它今天和报纸、书相比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更别提跟互联网或者新媒体相比了。做火腿肠的人一定不吃火腿肠,同样,做杂志的人一定也不该看杂志。

《新闻周刊》因为经营问题宣布不再做纸质媒体,中国的杂志90%应该都存在经营问题,也许有一天,随着它的消费群体和影响力越来越小,一个个都该寿终正寝了。

如果将来没有杂志了,我担心的是,小强老师还能不能坚持活下去。


当年《新闻周刊》(亚洲版)做过一期封面故事,叫Beijing VS. Bloggers,我被忽悠过去接受一次采访,说的什么我都忘了,当时的印象是,那个叫Sarah Schafer的记者对我谈文化娱乐没啥兴趣。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501篇文章 21小时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