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土摩托上中学时有个志愿,想成为第二个陈景润,他当年主攻的目标不是哥德巴赫猜想,而是爱情猜想。少年的土摩托好奇的是,男女为什么相爱,这里面一定有规律,有规律就可以总结出来。一只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一只绣球砸在土摩托的头上呢?他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一个计算爱情的公式,找到这个公式,人们恋爱就变得容易多了。但他研究到高中毕业,才发现还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爱情这东西还跟遗传有关。于是土摩托考到了复旦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着学着发现复旦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便留学美国,寻找他心中的爱情公式。他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试图为人类的基因解码,找到爱情的万有引力定律,最后他发现鲍勃·迪伦的歌很好听。于是学成回国。
土摩托在二十年前假设的这个一个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上,那就是你在微博或者购物网站上常常看到的“猜你喜欢”。互联网通过人们在网络上的各种选择计算出人们的喜好,然后再算计你口袋里的钱,这招确实很管用,虽说有时候它的“建议”看上去很蠢,但架不住人有时候比它还蠢。
男女之间的事儿就像是捉迷藏,“女为悦己者容”就是最早总结出的“猜你喜欢”,“猜”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一不确定,人就渴望把它确定下来,后来人们发明了星座属相血型说,以及各种类似巫术的算命法,甚至一个统治者的理论,总结成一句话,都是“猜你喜欢”。想想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说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前言中说的那段话“我们视下列各项为不言而喻的真理:所有人生而平等,拥有造物主所赋予的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奔着你喜欢去的。所以秦朝被推翻了,英国被赶出了北美大陆。
有本书叫《植物的欲望》,作者认为,植物之所以花开的鲜艳,是为了繁衍,但是因为它不能移动,面临的生存风险就会很高,它必须通过与自然界甚至动物的互动才能达到物种延续的目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就学会了讨好动物,花开的鲜艳一些就会有更多吸引蜜蜂来采蜜。
现在世界上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狼的数量,就是因为狗为了生存下去才会慢慢和人学会相处,为了活着去讨好人类,也算是一种欲望的表达。所以说,溜须拍马的人在世界上永远不会消失,是因为相互都需要。微博正好体现了这一点,让讨好与被讨好变得更加直接一些。我猜想,在人类消失以前,微博是不会消失的。
过去,人们养金鱼,都是在瓷缸里,观赏鱼的时候都从上往下看,长得越臃肿的金鱼越受欢迎。现在人们都用玻璃鱼缸养鱼,都侧面欣赏,长得越扁平的鱼越受欢迎。实际上人的欲望在左右动物的欲望,无形中在慢慢改变物种的繁衍,也许有一天,臃肿的金鱼会从地球上消失。
几年前我喜欢养仙人球,当时的想法是把地球上的仙人球品种收集全了。后来我在一个墨西哥人开的网站上看到,他们家培育出的仙人球品种就已经超过了200个,而且出于人们的观赏需要,这个物种随时可以培育出与众不同的形状,于是我放弃了。
还好,楚王好细腰和唐王好粗腰只是一个朝代的口味,它没有破坏人这个物种的形状,不然……当然了,现在因为媒体十分发达,人们视觉上看到的女人都是一个样子,这个年代的男人都喜欢一种形状的女人,一亿年之后,全世界的女人长的估计都跟范冰冰那样了,到时候谁也别争了,领错了回家都察觉不出来。
“猜你喜欢”实际上就是在揣摩你的欲望。我记得当年做唱片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人都喜欢一拍脑袋决定一些事情,认为消费者一定会喜欢某种类型的歌手或音乐,结果真正能被消费者接受的很少。因为“猜”的没有任何根据,只能瞎猫撞死耗子。现在中国电影也是这样,动不动一部片子就火的不得了,但之前看不出任何征兆,也是瞎猫撞死耗子。因为制造者的欲望和消费者的欲望还没有搭载一条线上。
商业的发达让这种“猜你喜欢”变得更精确了一些,但它仍停留在一个机械解读层面上。比如我在淘宝上买了一双NB的鞋,于是它就会在显眼的地方向我推荐耐克鞋。万一我的消费是排他的,或者我很讨厌耐克,它这种猜想不就失效了吗。
比如《泰囧》现在票房很好,接下来一定会有人拍类似的电影,但是观众对这类浅薄的搞笑电影的喜爱是在一个特殊氛围下,其他贺岁档上映的大片都很压抑,才让观众流失到《泰囧》上。这类片子看上第二次就会觉得无聊。再拍这类电影一定会有风险。这就像2008年奥运期间上映的烂片《十全九美》创造一个不小的票房奇迹一样,整天都你妈是奥运比赛,还不如去看看电影呢,结果不被看好的《十全九美》创造了四千多万的票房。
啥叫欲望啊,这就叫欲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