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些年,因为电视选秀的缘故,翻唱歌曲才开始时髦。参赛选手没有自己的作品,只能唱别人的歌,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无一不靠翻唱别人的歌曲来撑门面。

翻唱没什么不好,关键是怎么翻唱,因为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声音特点也不一样,只要能把自己的那版感觉唱对了,就算成功,至少能让人听到不同的理解和感觉。这就像用山东话和四川话朗诵《早发白帝城》肯定会有不同效果一样。但不管是《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还是《我是歌手》,这些台上的选手对歌曲的理解都挺不到位的,年轻一点的歌手基本上唱的很浅薄,比如那个吴莫愁,每次她唱歌我都想杀人。还有那个尚雯婕,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音没感觉,你说你干点什么不好呢,非要唱歌。

中国没什么音乐文化,您想想,著名歌星马玉涛,一辈子就唱红了一首《马儿你慢些走》,再晚点的关牧村唱红了两首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苏小明唱红了一首《军港之夜》……那时候只要有个人把一首歌唱红了,别人就会自然回避。但是流行歌曲的创作数量又少,所以这些歌手单靠一两首歌可以混一辈子。

进入80年代中期,流行歌曲不再是靡靡之音,台湾歌曲的涌入,让大陆歌手有机会去翻唱当时咱们还不知道是谁唱的那些流行歌曲。那时不叫翻唱,叫扒带子,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四年时间,差点把台湾歌曲扒个精光。今天听起来,那些扒带子的歌手几乎没有什么想法,也不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适合的曲目,反正拿过来就唱。你想想,田震当年还出过一盘翻唱邓丽君的专辑呢。台湾流行歌曲是有性别的,有些适合男歌手唱,有些适合女歌手唱。但是到咱们这边,就无所谓男女,甚至里面的人称所营造出的语境都不会改动,让人听着特别别扭。

后来他妈不谁吃了一只苹果,知道羞耻了,就极力鼓吹原创,那帮人当时真不太懂什么叫流行歌曲,但都觉得自己能写出跟台湾流行歌曲一样的作品。反正你现在也看到了,大陆出了几代音乐人了,赶上台湾了吗?木有啊,你除了面积比人家大,其他方面都比人家小。

因为一原创,就把翻唱放到对立面了。如果你翻唱一首歌,就像你被嘲笑性无能一样,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没有水准的原创,自然也不会出几首好歌。打开收音机,各类音乐台里的DJ门嘴上都挂着“原创”。现在北京音乐台不是已经原创到靠收钱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吗。矫枉过正不过如此。

再看看唱片工业大国美国是怎么对待流行歌曲的。假如美国一年出版1000张唱片的话,可能其中有1/4是再版,1/4是集锦精选现场录音,1/4是翻唱,原创的比例可能也只占1/4。但你会有一种每年都以原创为主的假象,是因为他们会对投入成本的新唱片做宣传(里面也经常会有几首翻唱歌曲),而没有成本或成本很低的唱片不会做太大的宣传投入的,除非翻唱专辑很有特点或很有纪念意义。这才叫良性市场行为。因为他们很清楚,都去原创,市场风险会更高,而再版、集锦精选现场录音、翻唱会让音乐的整体性变得丰富和具有历史纵深感,还能丰富市场品种,让人从不同方面感受音乐氛围。我们都他娘的去原创了,把再版、集锦的市场空间留给了做盗版的——这也算是扶贫吧。

我们现在年龄差两岁的人互相可能都不知道对方听的是谁,这大概跟我们从来不在乎历史,从来都隐瞒历史有关系,让人从一开始成长就忽略历史。所以,我们的音乐不仅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历史纵深感,没有音乐氛围的立体感,连音乐相互之间的联系都是断裂、无关的。

记得电影《摇滚校园》里,杰克·布莱克煞有介事地在画有摇滚乐历史关系图的黑板前给学生们讲摇滚,这还是简约版的摇滚史图,要是复杂起来,十块也写不下。为啥呢?因为人家的音乐相互之间都有关系,是在相互融合中进化发展的。

我要是去学校里给学生讲中国流行音乐历史,就简单多了,直接把厕所上区分性别标牌贴在黑板上就行了,告诉同学们:“中国流行音乐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男歌手风格,一种是女歌手风格,Ladies and gentlemen,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历史课讲完了,下课。”写到这儿,后排那位戴着3D眼镜的同学忍不住了:“咱们不是还有摇滚吗。”是啊,不都是摇几下就滚了吗。你都不喜欢人家,人家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现在流行到电视上得瑟自己唱歌了,翻唱成了主流,如果说《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这类翻唱还是照葫芦画瓢,对付对付观众,观众也能接受,是因为选手毕竟都是草根的。但到了《我是歌手》,就不一样了,这些可都是混迹江湖见过世面的歌星,都是一条道跑到红的人,还跟超女和好声音那些选手一样,估计自己都不好意思上台唱歌了。所以要挖空心思琢磨一下怎么翻唱。可我看了几期后,才发现当年他们唱红的歌曲真好听啊。每个歌手都较着劲的想翻唱的与众不同——问题是你脑子里有过不同吗?这时候大概只有我会想到是因为没有音乐历史底蕴才造成这些歌星们翻唱平平的原因。你们都看门道,咱看的是热闹。

因为我们的音乐没有杰克·布莱克黑板上那么多的音乐风格,编曲再怎么编,还是在原地打转,没有施展空间啊。另外,这些歌手平时就没有可塑意识,翻唱别人的歌曲都有点找不到北。可能也就是所谓淘汰悬念在逗着你要看下去,其实就是一个歌星卡拉OK大赛。我建议湖南卫视下回改成超级模仿秀算了,看谁模仿的跟原唱最接近,我相信小沈阳最终能夺冠。

几年前,我给京文唱片公司老板许钟民出个主意,让他找一帮流行歌手翻唱崔健的歌,我特别想听到毛阿敏用唱《渴望》的方式翻唱崔健的《解决》或是《像一把刀子》。我把主意出完了,就忙别的去了。几个月后我在唱片店里看到了一张《谁是崔健?》,买回去一听,整个一个猴子吃麻花——蛮拧。许老板找了一帮玩摇滚的翻唱崔健,这不一顺边了吗。你应该让这些玩地下摇滚的人唱《渴望》或《在希望的田野上》啊。要说中国流行音乐真让我操心,有一点疏忽了他们就出错。

要不是因为采访,我不会看电视上的选秀比赛,中文流行音乐这点家底也差不多被他们糟践完了。就像黄舒骏说的那样:“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现在是只有娱乐,没有音乐。

当然,看到这里后排那个戴4D眼镜的人又忍不住了:你为啥要求娱乐有音乐性呢?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6篇文章 283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