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那还是在古代的1992年,我当时无业,整天混迹在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门市部的门口,因为那里汇聚着一些欧美摇滚歌迷。我去那里除了跟大家互通有无之外,顺带还要显摆一下自己的摇滚知识,因为我有渠道看到一些外刊,滚石啦,Spin啦,Q啦,还有一些在美国都很地下的音乐杂志,我一度把杂志上出现的歌星、乐队的名字都抄下来,像上初中英语课背单词一样把它们全都背下来,然后去门市部门口跟他们吹牛逼,其实我根本没听过。但是从文字介绍上看,大致能知道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后来我在门口卖打口磁带,我心黑不下来,记得当时最抢手的“枪花”,我才卖15块钱,有个哥们从我这里买一盘,回家复制一遍,然后拿到门市部门口当着我的面45块钱给卖了。

 

那个门市部门口发生的故事都可以拍个电影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手里有一盘“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但B面坏了,根本听不清楚,这是专辑叫“月之暗面”的原因吧。我想10块钱处理掉,卖之前还要告知有一面不能听。有个哥们看到这张专辑后,迅速抢了过去,说:“找了好久了,总算看到了。35块钱出不出?”

 

我说:“有一面可不能听。”他把磁带放进随身听,听了一会儿说:“还凑合。”于是35块钱成交。

 

多年后,我跟新蜂唱片的老板付翀交流卖打口的经历时,他说:“你这算什么啊,我有张Roxette的唱片,打得比较狠,专辑都快打成单曲了,65块钱出手的。”

 

Roxette受欢迎可以理解,但是我始终不太明白,为什么“平克·弗洛伊德”那么受欢迎。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在当时,外国音乐的信息非常闭塞,不遗余力传播外国音乐的阵地只有《音像世界》(1987年创刊),直到1995年以后,才有其他音乐杂志介绍外国音乐。

 

《音像世界》对“平克·弗洛伊德”的介绍十分有限,尤其是在1992年以前。

 

“平克·弗洛伊德”早期的音乐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种英式布鲁斯夹杂着一些迷幻色彩的音乐离我们太远了。后来他们又把前卫摇滚和实验音乐弄在一起,直到《月之暗面》,才“通俗”了一些,但随后的两张专辑又回到实验色彩中,后来的《墙》也是因为电影在国内地下传播,才让他们的知名度高了一些。

 

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国摇滚歌迷不是按照出专辑的顺序来了解“平克·弗洛伊德”的,多是因为鲍勃·吉尔多夫演的电影。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录像带。

 

好东西都是先在小圈子范围内流行的,北京的音乐人比较多,很多音乐都是通过这些职业音乐人口耳相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当时在门市部门口混的那帮人,话里话外都要向你显摆一下他认识哪个北京的摇滚乐手。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外来音乐都是先被神化,然后才能听到,比如鲍勃·迪伦、“披头士”、“滚石”,以及“平克·弗洛伊德”。这种文字优先的方式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先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音乐,实际上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迪伦就是特别典型的一个,甚至“滚石”也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太根源了。

 

鲍勃·迪伦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唱片和书籍在中国卖得最差的“当事人”。中国人知道他可是从刚一开放开始的,多年来他的名字反复在媒体上出现。但是对中国人民来说,知道他的那首《答案在风中飘》中的那句“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就足够了,知道那么多干嘛,还占用脑细胞。所以迪伦获奖的那一天,咱们这边的媒体或自媒体都在旁征博引迪伦的这句话——唯一的一句话。

 

但是“平克·弗洛伊德”的待遇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音乐比迪伦的音乐还要费解,而且动不动就是概念专辑,那为啥还这么招人稀罕呢?可能是我们最初对他们的想象跟实际上的感受偏差不大。比如关于他们的介绍,一般都会拔高很多,用一堆夸张抽象的词句描述它,结果还不像想象的那么晦涩,听进去之后,发现真的很牛逼。

 

迪伦比较倒霉,所有介绍都说他是美国年轻人的形象代言人、民谣界的翘楚、影响了一代人的偶像。于是大家开始想象——民谣?唱得像老狼还是像李宗盛?结果是像左小祖咒。偶像?长得是像吴奇隆还是像吴亦凡?结果怎么像吴孟达……

 

没有人强调过“平克·弗洛伊德”们的长相,尽管主唱大卫·吉尔莫尔还做过模特,人们谈论的都是他们的音乐,这支乐队从中国人熟知那天起,就跟“迷幻”这个词形影不离。中国人其实不知道什么是迷幻,但是可以想象,就是晕晕乎乎。实际上迷幻摇滚是类似Love、Steppenwolf或Blue Öyster Cult那种风格的。迷幻摇滚长什么样,关键看那个时期迷幻药是什么成分。

 

“平克·弗洛伊德”音乐的迷幻色彩跟嗑药无关,更多是在声响技术上制造出来的“迷幻”,如果说Steppenwolf是古文,那么“平克·弗洛伊德”就是白话文。

 

“平克·弗洛伊德”在1994年发行了专辑The Division Bell之后,基本上就处于歇业状态,2014年出的那张The Endless River实在是可有可无。

 

如果从音乐水准的角度来看他们,The Wall是一个转折点,他们的神话早在1979年就该结束了,但是快四十年了,他们的神话一直延续,只能说,他们以前的音乐劲儿太大了。

 

《闪耀吧,疯狂的钻石》(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出自“平克·弗洛伊德”1975年的专辑《希望你在这里》,这是摇滚乐中史诗级的作品,一共分九章,有26分钟,为了纪念原主唱锡德·巴雷特。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7篇文章 8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