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画,第一个反应是,用它做成帆布包肯定特别好看。这幅画的作者是美国摄影师、艺术家、电影制片人乔治·霍布斯。我们联系上霍布斯先生,很顺利地从他那里获得授权。他得知我们会在中国市场销售这幅作品的衍生品,很高兴:“这幅作品被制作成很多形式的衍生品在世界各地销售,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乔治·霍布斯和他的作品
 
我喜欢这幅画,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我很喜欢上面的这句话:“有些人感到了下雨,其他人只是感觉被淋湿了”(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这是带有一点悲剧性真相后的幽默精神和乐观态度,还带着点浪漫。很像罗曼·罗兰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知道这句话是鲍勃·迪伦说的,因为以前写文章还引用过这句话。但再次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这句话出自迪伦的哪一首歌?或是接受什么媒体采访时说的?这个得查一下。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句话根本不是迪伦说的。有人说这句话是牙买加歌星鲍勃·马利说的。可能都叫鲍勃,被大家传来传去搞混了。鲍勃·马利一生也说过很多富有哲理的话,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很符合他的气质,至少,更正了我过去的错误,不是什么有哲理的话都是鲍勃·迪伦说的。
 
就在我为自己矫正一个错误感到欣慰时,又发现有人说,这句话既不是迪伦也不是马利说的,而是一个叫罗杰·米勒的乡村歌手说的。作者拿出证据,1972年,罗杰·米勒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档电视节目中担任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他说过这句话。
罗杰·米勒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又仔细查了查,万一是罗杰·费德勒打球时赶上下雨随口说的呢,或者是“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罗杰·沃特斯说的呢。我把各种叫罗杰或姓米勒的人都搜了遍,确信不是出自其他罗杰或米勒之口,的的确确是罗杰米勒说的:“有些人感到了下雨,其他人只是感觉被淋湿了。”
 
这句话被误传发生在2007年,美国一家媒体在引用这句话时安在了迪伦的头上。2012年,另一家媒体在报道音乐节新闻时,一个叫杰米-利·比塞特的记者把它当成鲍勃·马利的名言用在新闻稿中。
 
之后,世界上有上亿像我这样懒惰的人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总会发现鲍勃·迪伦(或马利)说过这句话的记录,以讹传讹的电子传统文化就此形成。
 
 
关于张冠李戴的名言,眼前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有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段纳尔逊·曼德拉的“名言”:“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这段话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率非常高,最后,黄皮肤的原作者坐不住了,站出来更正:“这话不是曼德拉说的,是我说的。”这人叫季业,一个电视台编导。那些把这段话当成曼德拉说的人大概没学过语文,这么明显的中文语法句式怎么可能是一个外国人说的呢。
 
还有段时间,网上流传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 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后来,才有人更正,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作者叫扎西拉姆多多。可能是诗的内容写得比较佛系,就被仓央“加错”了。
 
互联网确实给人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不少谬误,且不说那些洗脑带风向的文字把一个正常人变成傻逼,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都能给传走样。你看,现代人又回到了口耳相传、三人成虎的古代了。我经常想,是不是未来的某一天,“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会变成王小峰说的呢,以人类这种稀里糊涂的速度发展下去,还真难说。
 
 
纸媒体时代类似的讹传也有,但并不像今天互联网上一样普遍。比如我们都知道但丁说过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还写进了中学课本,影响甚广。可但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Segui il tuo corso et lascia dir les genti。”意思是“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谈论吧。”那为什么会变成“走自己的路”呢?因为我们引用的是马克思的版本,马克思大概没学好意大利语,或者刚听完陈淑桦的《你走你的路》,就翻译成这样了。还有一句名言:“金钱是万恶之源。”《圣经》的原话是“贪财是万恶之源”。
 
毕竟纸媒体时代拥有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是少数,这些人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一些文字还是相对谨慎的,引用错误并导致流传的现象很少。但在人人可以表达的自媒体时代,三秒钟内能学会的复制粘贴写作方式让文盲成了写手、作家,他们操作(根本不是写作)出错没人校对,再把这些文字传播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接受错误的信息。
 
所以,鲁迅们总是费力地从棺材里爬出来,说:“我们从来没说过这些话。”
 
写作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事,但自媒体的出现,抹平了写作的门槛,你电脑里装没装输入法成了判断你能不能写作的标准。写作不仅仅是展示才华、表达思想,还要有严谨的态度。拿引用来说,那些胡乱引用的人上学时老师都告诉过他们,写论文引用一些文字要有出处。这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吧。但到了社交媒体,就不一样了,屎太容易拉出来,因为控制括约肌的神经系统失灵了。
 
2018年,我在网上找设计师,发现有个设计不错,触动我的是上面的那句话:“要想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这么有哲理的话谁说的?我查了一下,发现是圣雄甘地说的。据说纽约的出租车保险杠上都贴着这句话。不信你查一下,各种甘地名言录里都收录了这句话。实际上,甘地从来没说过这句话。他说过类似的话是:“当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本性,世界对待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我们无需等待别人去改变。”
 
还好,设计师告诉我这是职务创作,版权不在自己手里。不然我可能给这个讹传的蜈蚣再安上一条腿。
 
 
我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胡乱引用名人名言已成了普遍现象,而且纠正这些错误的信息反而被忽略。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马克·吐温、托马斯·杰斐逊、林肯、丘吉尔……成了名言重灾区,就像我们的鲁迅一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今天人们写东西想引用一句深刻的话,往往忽略出处——这耗时耗力,而且就为了一句话花半天工夫核实也不划算,大都会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出处。查不到就想象——谁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大概除了马克·吐温,别人再说不出这么损的话了。当他把这篇文章发布在网上的时候,别人就可能搜到他的错误引用。记住,全世界每天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干这种事。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你爹不是你亲爹,你奶奶也不是你亲奶奶了”。(注:这句话不是赵本山说的,是京剧《红灯记》里的台词)
 
所以说,“要想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这句话真的很深刻,当所有名言的出处都被改变后,你、我、他真有可能说过所有名言,名人的伪名言冬天到了,我们说伪名言的春天还会远吗。你想象一下,你死后两百年,老有人把你刨出来,把你的名字放在“生存还是死亡,这个是个问题”这句话后面,你看到后该多爽啊。
 
下面列举一些鲁迅们和周迅们都没说过的名言——
 
1,“所有暴政的立国之本,是要有良心的人保持沉默。”网上都把这句名言的出处指向美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还真有人查过,发现杰斐逊现存的著作中从来没出现过这句话。不管杰斐逊说没说过这句话,但这句话确实挺牛逼。
 
还有很多特别牛逼的话,都安在杰斐逊头上,虽然他从未说过。比如:
 
“最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实际上这句话是亨利·梭罗说的)
 
“民主不过是暴民统治,在那里51%的人可能夺走其他49%的人的权利。”(杰斐逊也没说过)
 
“没有什么比不平等受到平等对待更不平等了。”杰斐逊也没说过这句话。原话是:“当给予不平等的事物以平等时,结果将是不平等的。”这是柏拉图说的。
 
“当不公正成为法律时,抵抗就成为责任。”这句话还有很多变体,也经常被一些组织或个人引用,但怎么变化,都与杰斐逊无关,与曼德拉也无关。但究竟是谁说的,不知道,也许两百年后会变成你说的。
 
2,马克·吐温说过好多入木三分的名言,但入木三分的名言并不都是马克·吐温说的。比如:“我从不让上学干扰我的学业。”、“谎言可以在真理穿靴子的时候飞向世界各地。”套用一下这句话,错误的引用名言在你查书的时候遍布整个互联网啊。马克·吐温没说过的最有名的一句名言是:“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你如果在网上查这句话,多是马克·吐温说的。实际上它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马克·吐温在他的作品中引用过这句话,并且清清楚楚注明出处。但你道听途说引用的时候会问,迪斯雷利是谁?有马克·吐温有名吗?如果写成马克·吐温说的,显得我多有文学修养啊。
 
3,你们都听说过“何不食肉糜”的历史典故吧,出自晋惠帝这个傻叉之口。实际上西方也有类似“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故事发生在18世纪,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得知巴黎的农民因为挨饿吃不上面包,说:“让他们吃奶油蛋卷啊。”这句话被传了好几百年,说明那时候法国的统治者像晋惠帝一样对民众的疾苦冷漠和无视。这个典故出自著名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书影响巨大。书中写道:“最后,我想起了一位大公主的最后一招,当她得知农民没有面包时,她说:‘那就让他们吃奶油蛋卷啊。’”但问题是,卢梭在书中并没有说这句话出自安托瓦内特之口。
 
那么,为什么后来人们把这句话安在她头上呢?因为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人,法国人认为她对法国是一种威胁。事实上,安托瓦内特做过不少好事,只是后来法国大革命期间,她的身份和出生背景给她带来了麻烦,最后上了断头台。
 
既然卢梭没说具体是谁,人们可以根据卢梭出书时间来想象可能是谁,掐指一算,肯定是这个玛丽·安托瓦内特。但如果你再掐指一算,会发现,卢梭写《忏悔录》成书时间是1769年,发表时间是1782年,成书时安托瓦内特才13岁,还是住在奥地利的初一小女生呢,一年后她才嫁给路易十六。说到路易十六,顺带说一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既不是路易十六说的,原话也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据说是出自路易十五的首席情妇蓬巴杜夫人之口。
 
《忏悔录》出版时卢梭已经去世,还没法跟他本人核实这个“大公主”究竟是谁。所以愤怒的法国人民二话不说就把这句话安在安托瓦内特身上。
 
实际上,“让他们吃奶油蛋卷啊”是路易十四的老婆,西班牙人玛丽亚·特雷萨说的。因为卢梭这么随便一写,结果让玛丽·安托瓦内特背了好几百年的黑锅。
 
4,有时候,影视作品往往也是把名言的出处搞乱的“凶手”,不管是历史题材还是非历史题材,主人公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经常被误以为是现实中真实人物说过的话(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果这句台词很精彩,那就更容易误传了。最典型的是“我恐怕已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这句台词。这是电影《虎!虎!虎!》(1970年)中山本五十六的一句台词,2001年的电影《珍珠港》中山本五十六再次重复了这句话。但美国和日本史学家分头查过不下五十六次,山本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你只能佩服编剧确实很牛,一句话直接把当时日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对比和日本人的担忧写出来了。
5,有好多特别深刻的名言安在了爱因斯坦的头上。就是因为他智商很高,所以什么牛逼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不过分?流传甚广的爱因斯坦名言是“有两件事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但这话是不是爱因斯坦说的,尚存争议,因为从已知的资料中无法很确定地证明这是他说的。
 
这句话是怎么变成爱因斯坦的名言呢?这要从一个格式塔疗法创始人弗雷德里克·珀尔斯的一本书说起。珀尔斯在他1942年出版的著作《自我,饥饿与攻击》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说:‘据我们所知,有两件事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如今,我们知道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爱因斯坦证明了宇宙是有限的。”通过这段话你可以判断出,天文学家肯定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证明了天文学家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他证明了宇宙是有限的。如果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说的,那就自相矛盾了。
 
但是,在珀尔斯后来的两本著作中,他把这句出处模棱两可的名言坐实在爱因斯坦身上。在《格式塔疗法实录》中,他这样写道:“正如爱因斯坦曾经对我说过:‘有两件事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但是比实际愚蠢更普遍的是表演愚蠢,装聋卖瞎。”在另一本《进出垃圾桶》中,他再次强调他喜欢引用爱因斯坦的这句话。
 
问题是,除了珀尔斯,再没有第二个人证明过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包括爱因斯坦本人。有些孤证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所以这句爱因斯坦名言至今仍存争议。但无可争议的是,人类的愚蠢确实无限,而且还无下限。
 
6,还有一句影响甚广的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记得在2002年左右,国内互联网上经常有人引用这句名言。那时候人们还稍微有点常识,知道尊重别人的观点。现在是“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誓死也要弄死你。”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会发现,这句话是伏尔泰说的。实际上伏尔泰根本没说过这句话,是一个叫SG ·塔朗泰尔作者对伏尔泰的一些长篇大论做出的总结。
7,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说过好多有趣的话,在她这些后人总结出的名言中,有一句话特别深刻:“品行端正的女性很少创造过历史。”梦露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是一个叫劳雷尔·撒切尔·乌尔里希的学者在1976年的一篇论文里。
 
那么怎么会变成梦露的名言了呢?因为这句话很受欢迎,经常被印在T恤、标语牌、餐垫、马克杯、汽车保险杠贴纸和贺卡上。你想想,如果写着是劳雷尔·撒切尔·乌尔里希的名字,大概全都会砸手里吧,谁会穿一件印着无名之辈说的话的T恤出门呢?但如果署名玛丽莲·梦露,那就不一样了。讹传就是这么来的。
 
有些流传甚广的名言,也不是这些人说的——
 
奥斯卡·王尔德从来没说过“嘲笑是平庸者对天才的敬意”。
 
亚伯拉罕·林肯从来没说过“原地等待的人也许会有所收获,但收获的都是那些努力的人剩下的东西”。他也从来没说过“你可以一直欺骗某些人,有时可以欺骗所有人,但你不能一直欺骗所有人”。这句话是比尔·克林顿有一次讲话瞎JB安在林肯头上的。
 
演员PT·鲍努姆从来没说过“每分钟都有一个傻逼降生”。
 
牛顿从来没有说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话可能是哲学家伯纳德说的。
 
 
我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有些错误的信息一直在困扰我,这让我在写作过程中防不胜防。我都不敢保证这篇文章引用的某些话究竟是不是准确——因为有时候我也要借助搜索引擎。以前我一直觉得中文搜索引擎搜出的东西不可靠,现在发现英文搜索出的结果一样不可靠。往大了想,人类都喜欢自欺欺人,往小了想,人在阅读、写作时都不求甚解。好在,总有人会站出来更正错误。
 
我甚至相信,当有一天我们制造的各种错误已经纠正不过来时,人们会把这些错误当成正确的信息坦然传播出去。等着吧,太阳早晚有一天会绕着地球转的。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8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