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我记事开始,就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有画画的天赋。刚识字的时候,我也仅仅是对文字的形状感兴趣,比如,我很喜欢“木字旁”和“草字头”的字,我经常从报纸上把这两类字抄下来,有些根本不知道怎么读。几年后,家里买了本《新华字典》,我才知道,“木字旁”和“草字头”的字有好多。至于画画,好像我拿着笔在纸上乱涂的都是文字,从来没意识到把什么东西画下来。美术课对我来说就像好多女生上体育课一样乏味。当我知道有一门行业叫“艺术”后,我尽可能不去接近它,因为绘画对我来说像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上大学时,时间太充裕,我忽然对艺术产生兴趣,每周都会去一趟美术馆看展览,坚持了两个学期,但绘画艺术是什么,我还是不知道。在美术馆,我经常看到一拨人站在一幅画面前指指点点,小声议论,我也凑过去,煞有介事地端详那幅画,还不住点头——那只是为了给旁边的人看。反正看半天也没看出个啥,心里很尴尬。我唯一能获取到的经验是:以后再看到类似这样的画,应该都挺牛逼的。比如当时有幅画,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双手捧着一碗水,画的名字叫《父亲》。以后再看到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端着一碗水的画,名字叫《母亲》,那也一定是名画。
 
两个学期看各种艺术展,但艺术大门一直对我关着。后来我还找一些书看,依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花了这么长时间,可能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艺术方面既无天赋也无鉴赏力。
 
可转来转去,偏偏我又要跟艺术打交道。本来我以为这辈子大概只跟文字打交道了,无奈赶上了一个好世道,写字恐怕养活不了自己了。而我偏偏又喜欢T恤,十年前,当我决定要做T恤的时候,我掂量自己,短板是既不会画画,也不会设计。当然,弥补这个不足的方式有很多,我可以在网上征集设计,或者找专业设计师帮我设计。我曾经从网上征集的两千多个作品中挑出了十几个比较满意的设计,但这种征集方式太累,如大海捞针。后来找专业设计师,但专业设计师拿出来的设计我还是不满意。
 
有段时间,我经常恨自己,小时候拿着铅笔在纸上乱涂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过画点啥呢,那可能是人在一生中掌握绘画的最佳时机。艺术这门手艺必须要有童子功,说白了就是在对形状和色彩最敏感的年龄掌握它的要领,错过这个年龄,后天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而且那个年纪可以验证一个人是不是在绘画方面有天赋。我见过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绘画、音乐,也没学出个啥,说明这些孩子像我一样对艺术缺乏悟性。
 
2012年,我决定自己“设计”T恤。可能有人见过一款《呐喊》T恤,那个设计是用马赛克处理过的蒙克的名画。每个马赛克上有一个汉字,这些词汇都是给我们带来恐惧的东西。我想好之后,开始“设计”,为了突出渐变效果,每块马赛克的颜色都不一样,字的颜色也是深浅不同。我不知道怎么用PS达到这个效果,就用最笨的方法,一个色块一个色块调,一块一块拼,那时候我都不知道PS里面有对齐功能,完全是靠肉眼对齐。大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像玩拼图游戏一样把它拼出来了。
 
到现在,我已经“设计”了三十多个图案,大都印成了T恤,穿在你们的身上。但这些“设计”我没一个满意的。我非常清楚,如果我会画画,那绝对会很精彩。比如,我一直想设计一款恶搞披头士过马路看手机的T恤,也找过好多设计师设计,但我都不满意。我自己也试着画出来,但很难看。去年,我们出过一款爱因斯坦的T恤,设计师是个老外,他对这个披头士过马路看手机的创意很感兴趣,一个月后,他把设计拿出来了,一看就不一样。
 
但我脑子里经常冒出一些想法,不把这些想法“设计”出来就难受。我还买了一个手绘屏,试着在上面画点什么。但如果没有绘画功底,什么工具都没用。
 
我很喜欢骷髅题材的T恤,总在网上找这些设计。有一次我发现,好多设计虽然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但骷髅的模样长得都差不多。再仔细观察,发现确实一样。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共用同一种素材。有很多设计素材网站,可以提供各种你想创作的素材,这样省得你从零开始。使用Pad的人都知道,用它画画有很多功能,让你事半功倍,而且还不容易出错,你只需掌握这些插件的要领,就可以混成个半吊子。
 
对我这种没有绘画基本功的人,完全可以借助这些素材或者插件,弄得像模像样。比如我要画一个人,可以用手绘屏打开一个图片临摹,这对设计门外汉来说简直是个捷径。
 
后来我浏览一些T恤设计师的网站或是社交媒体,发现,确实有很多设计师并不擅长画画,或者绘画基本功很差,但他们可以借助很多素材完成自己的创意。而那些牛逼的设计师,一出手你就知道他们不寻常。
 
我一个连笑脸都画不好的人,现在居然可以“设计”几十个图案。我就想,不会写作的人,不会创作音乐的人,现在都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素材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庸才一眨眼就变成天才。别人替你三十六拜,你哆嗦一下就行了。
 
也许这种便利对像我这样的外行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人的创造力来说无疑是一件坏事。就像一个牛逼的厨子做菜,他从选择食材到最后把佳肴做出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而现在,这个牛逼的厨子把菜做到了九分,你一个从来没下过厨的人,只要扔锅里热一下就行了。那你是不是牛逼的厨子呢?显然不是。
 
真正的创造力是在前人百分之十的基础上完成百分九十,现在刚好倒过来了。更多时候是别人、机器、程序先替你完成了百分九十的内容。
 
另一方面,信息发达的年代,你完全可以不用去判断任何事,因为早就有人替你判断好放到你眼前了。而且你可以通过很多工具非常容易获得这些信息和观点,你的大脑只需做一个信息存储器就行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我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这几年不管遇到什么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对方说的话、用的词都差不多,这些人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但表达方式越来越同质化、格式化。这让我既尴尬又紧张,有时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人交流。所以我很杞人忧天地认为:这是人类变成一个人肉机器的前兆。既然人类发明的机器人不能像人那样聪明,那么人变成像机器人那样的机器可很容易啊。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别人替你思想了。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8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