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两年前,我以此为题写过一篇博客,这次再以此为题写一篇。上一篇写的是关于评论者与评论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次换个角度,专门说说评论者。

我一直是个评论者,从写字发表文章那天起,人们就叫我乐评人。尽管不写乐评许多年,但这顶帽子怎么也摘不下去。我其实是个导演啊,哈哈。

至少在我写评论文章这些年经历的感受,让我知道,当我写下每一句话,都知道它应该是我的想法,而且这些话会对相关的人产生一些触动。比如我说王二麻子的新专辑“听上去就像以为自己假装性高潮蒙骗了性伴侣之后的满足感一样装腔作势”。王二麻子看到之后一定觉得不舒服。但是我跟王二麻子不认识,他想我跟我理论一下也得费一番周折。所以王二麻子气过了之后就不当回事了,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在某个场合见到我,虽有些耿耿于怀,但大家不会因为一段评论闹得剑拔弩张。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以前遇到过,也遇到过麻烦,但那是少数。

至少,时空相隔,能让我不顾评论对象的感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太多忌惮。写出来的文字,交给报纸或杂志,数日或数月发表,王二麻子们看到之后可能又过了很长时间了,可能那时候王二麻子的新专辑早就卖过几百万了,正在开庆功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哪有闲工夫理会媒体上的说道。

同样,作为一个读者,翻开报纸或杂志,看到一篇评论,于我心有戚戚焉也好,不敢苟同或者出离愤怒也好,也不至于冲动起来去找作者。除非吃饱撑的,找到媒体所要作者联系方式,或打电话或写一封声讨檄文,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事儿我也遇到过,我当年收到一封刘德华粉丝的声讨檄文,写了16页信纸,绝对属于出离愤怒的那种。绝大多数读者,看完后一转脸就把这事忘了。如果是一篇好文章,会有剪报的习惯,剪辑成册,顶多也就是给自己的生活或青春留下一些痕迹而已。

但数字时代的评读关系发生了彻底改变。比如我在我新浪微博上写一篇评论王二麻子的新专辑的文字,虽然只有140个字的容量,但足以产生一些杀伤力。比如还是那句话,王二麻子的新专辑“听上去就像以为自己假装性高潮蒙骗了性伴侣之后的满足感一样装腔作势。”

武大郎过门槛——碰巧了,王二麻子也有微博,正好也关注了我。此时王二麻子正在为新专辑营造各种营销势头,网上好评如高潮——虽然是假装的。我突然当啷来这么一句,王二麻子以及他的公司营销团队肯定会觉得不爽,本来他们幻觉中认为专辑能卖掉一百万,但他们会更加幻觉地认为,你说了这么一句话,会少卖五十万,卖出去的五十万还是冲着了解假装性高潮去的,对了解他音乐方面的正能量有负面影响。王二麻子不用找我单位的地址,以及我的电话邮箱,直接就可以在微博上开抡。同时,王二麻子还有三百来个缺心眼的粉丝,自然也是冲杀过来,一通乱骂。王二麻子的亲戚朋友同学网友同事街坊四邻也都会适度地参与进来,一场口水战在所难免。紧接着,一些无关人等也忍不住手痒痒加入进来,还有旁边一直围观瞎起哄的人……一个逼大的事儿,搞着搞着就变成公共事件。

最后的结果是:双方扯破脸皮,还原本相,把最丑恶的一面跃然网上,谁都不想嘴上吃亏,这类网上骂战只有升级没有升华,到最后众人都变成了小丑,只好回家洗洗脸,然后出门,假装过去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继续在网上抖落自己的羽毛。

那么,王二麻子的专辑到底怎么样呢?不再有人关注。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二麻子一样点火就着,也有些比较有涵养的人,面对批评一笑了之,你有创作的自由,人家就有评论的自由,都正常。人家约有涵养,你就越不好意思下狠手,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再当然一下,由于人们都在网上有个自己的发布平台,全世界的人都属于低头不见抬头见,过去你在纸媒体上毫无遮拦指指点点,现在你在网上还敢这样吗?首先可能会引来麻烦,其次总的给人留点面子吧,毕竟人家也是个人物,也有百十来个粉丝,说话得掂量一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之类的古训不时萦绕在你的心头和乳头,再加上你也是个不想惹麻烦的人,山不转水转,指不定奶一天会碰上王二麻子,那样多尴尬。得罪人的事儿尽量少干。是不?

这样吧,说点不痛不痒的话吧,留着七分劲儿别使出来,顾顾左右言言他。或者干脆缄默,世界上也不少自己这一句话。王二麻子,爱谁谁,跟我有鸟关系!

这年头,越是有点知名度的人,评起论来越虚伪,人人都变成了老好人。倒是那些籍籍无名的人,反倒可以把自己的喜恶写出来,结果人们更相信这个草根的观点。这个草根有一天也被草根们烘托成了精英,晶莹剔透般的精英,最后他也不敢说话了。

网上是评论最多的地方,但真正的评论已死。

这倒没什么,数字时代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怎么就不能改变评论呢。过去好的评论一针见血,现在好的评论标准是一阵简写,省略掉可能引起各种麻烦纠缠误解的词句观点,连春秋笔法都不能有。比如你看了某一个作者的书,直接拍张照片贴到微博上,然后艾特作者一下即可。歌词大意是:看到了没有,你的烂书我居然买了一本。说不定作者回你一句能让你屁颠屁颠半个月睡不着觉呢。

新媒体上的评论氛围把中国人过去擅长的那一套打哈哈的本事再次发扬到了极致。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6篇文章 283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