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些天看了两部国产电影,一个是修改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是贾樟柯新拍的《天注定》。《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好多年前看过未删节版,所以这个新的修改版跟原来有啥区别我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有个特别不一样的感受,是当初没有看出来的,那就是看的时候会有种时间凝滞的感觉,不像现在的电影,都急了赶蛋的。这或许是我们今天都生活在一个忙忙叨叨的世界里,都像要赶火车一样,也身不由己地忙叨起来了,不管自己是真忙还是假忙。

采访贾樟柯的时候,他说要去拍武侠片,是因为他对时空感的迷恋,他说:

我为什么我想拍古代,因为我对古代的时空特别感兴趣。我是1970年出生的,那时候我有某种古代的生活的感觉。为什么呢?首先县里那些建筑都是明清建筑,我们看到的空间基本上跟明清没有大区别,只是立了一个电线杆而已。最主要的是时间感。时间感跟空间有关系,因为你移动不了。比如县城边上一天有一两班长途汽车驶过,你根本没有机会坐,人都是不移动的,都是固定的,去一个远方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一直到上高中,我都可以把上午和下午分为好几个时间段,不像现在在北京,一下就到晚上了。那个时候,可以分为午睡前、午睡后,午睡起来去学校,然后,学校两节课之后,下午都可以很精密地分成很多段。我特别留恋那个时间感,还有那种不能移动的禁锢感。我们县城是这样的,一边是山,一边是城池,所以我们站在院子里都能看见山。冬天的时候,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就感觉那边好遥远,世界非常的空旷和孤寂,特别神秘。我这次最疯狂的旅程是从北京开车去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绥德,过黄河回我家。在古代,这是多么漫长的旅途啊,你要跨蒙古到山西,黄河两岸。今天我们移动是特别方便,但是古人就不是这样。我特别着迷这时空感,包括没有通讯工具,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记得那时我的两个姨妈都住在山里面,她们进城来看我,是不能预约的。生命中有很多惊喜,突然我二姨来了,背了一口袋核桃,就住家里了。临走的时候,她可能会跟我妈说,七月十二或者八月十五再下来。这种约定,这种惊喜,这种生活方法,我希望能够在电影里呈现出来。武侠片是最容易展现这些东西的,因为侠就是一种幻象,侠的这种游动性,跑江湖的这种游动性能带给不能游动的人们一种想象。他们从大漠突然就跑蒙古去了,跟蒙古人打交道,他们是可以游动的人,他们是穿州过府的人。这种流动性和封闭性形成对比,让我特别着迷。

我们失去了时空感,还真不是生活节奏加快了多少,而是连接时间与时间,空间与空间之间,时间与空间的方式发生变化了,有更多便捷方便的工具和辅助手段让我们省下了不少环节、程序,言未必行,但行必果,一点拖泥带水都没有,以前坐地日行八万里还有点感觉,现在都没知觉。

我们都是过着豆腐块被压成豆腐丝一样的生活,只有结果,没有内容。然后我们发明很多很多东西想把豆腐块恢复原状,来填充我们因效率产生的多余时间,结果又成了一堆豆腐丝。不,是豆腐渣,完全没有形状和条理。

照理说,我们发明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各种效率,节约时间。可实际上整个社会这个庞大的机器在运转中总会有诸多环节因其他方面提高效率而变成瓶颈,这些瓶颈又把提高的效率拉平回原来的样子。忙忙叨叨半天,还是没有效率。

我一直想让自己活在有时空感的状态上,但发现非常徒劳,比如我想踱着四方步在街上转悠,但是别人都车粼粼马萧萧的样子,你会妨碍他们行进。或者,当我想静下来,停下来,却看到眼前只有速度,那种慢性子看钓鱼的平行感觉就没有了,还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呢。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因便捷方式和速度提升,被压缩、抽离出去的内容是什么,它如果能还原回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最近一直在构思下一本小说,本来三年前想写成剧本,后来发现,写小说会想到的更多,它会比剧本更立体。如果我有一个本事,我就把一张豆腐皮,一点一点像变魔术一样把它还原回一块大豆腐——在24小时内,今天我们在大都市里能干几件事,空间移动会有多大?如果24小时内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你过去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出现,现在把它一倍一倍地放大,那里面都会有什么呢?

话题:



0

推荐

王小峰

王小峰

487篇文章 11天前更新

本人,复姓王小,名峰,《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本博客内容杂乱,不拘一格。欢迎参观,但不建议留言; 博客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我供职杂志或其他组织机构观点; 商业网站、纸媒体如转载(含经第三方非商业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非商业网站、媒体、个人网站可以随便转载,无须支付稿酬,但必须注明出处或链接; 本人不上电视,不写商业软文,不给任何出版物写推荐语、序言,不做嘉宾。请有上述意向者调头。 日常联系请发邮件:noguessss@gmail.com 个人微信公号:只有大众没有文化(ID:wearthreewatches)

文章